市場空間
2018年1月,《環境保護稅法》正式實施,其中規定,若產廢企業利用危廢不符合標準,每噸危廢將繳納環境稅1000元。另外環保督察也將開啟“回馬槍”模式,政府提升環境違法成本,同時加強違法監管,未來幾年危廢行業將會快速釋放需求。預計2020年危廢產量或能達到1億噸,按照2500元/噸的處置價格計算,市場規模將超兩千億。
各地潛力
山東、四川等地危廢產量大,但是當地沒有足夠的危廢處置設施,供需嚴重不平衡,需要新建的危廢項目較多,發展潛力很大。
山東規劃“十三五”期間將投資530億元,建設危廢處置項目總數達353項。四川省規劃五年后全省將至少建成13個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項目,危廢處置能力達到73.16萬噸/年。
北京、上海等地經濟發達,危廢處置市場比較成熟,幾乎不存在新建項目的空間。
江蘇、浙江等地危廢產量大,處置企業也很多,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升,小企業會逐漸變少,市場格局將發生變化。
行業趨勢
目前我國危廢處置能力分散,大型危廢處理公司市場占有率不足10%,大部分企業處置能力較低,平均每家處理量不到3萬噸,行業呈現“小、散、亂”的特征。
未來隨著危廢市場規范化程度的提升,政府監管力度的加強,小企業將面臨成本增加、利潤變薄和升級改造處理設施資金需求加大的雙重困境,會逐漸被市場淘汰或者被大企業兼并。
大企業憑借資質全面、技術領先以及強大的資金優勢,可以迅速擴張,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,市場集中度將逐漸提升。